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发清
5月2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乘坐专机抵达深圳,展开对深圳的首次访问行程。记者了解到,深圳企业与德国企业在经济、教育等领域有多种合作。其中深企中集集团更深度参与德国在内欧洲的各类经济活动中,在德国收购了三家具有纯正德国血统的企业,其中一家160多年历史,一家125年历史,而且都是中集在并购后整合非常成功的明星、核心企业,德国成为中集海外成员企业比重最高的地区之一。
中集并购德国名企
在一体化的欧洲,由中集为欧洲的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等国际航运巨头建造的集装箱每天穿梭于德国汉堡等各大港口;由中集为欧洲企业制造的运输车辆,每天奔驰在欧洲公路;由中集制造的数百台登机桥在欧洲从北到南,遍布挪威、芬兰、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近30个国家的机场;用中集模块化建筑的方式在欧洲国家盖起了一座座漂亮的酒店。记者从中集集团了解到,欧洲是中集全球化发展的重点市场,中集旗下的集装箱、车辆等八大板块业务,几乎所有的业务都进入了欧洲,同时基于全球化运营的布局,中集在欧洲收购或设立了十余家实体企业,遍布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地,而德国在欧洲中占据非常显耀的地位。
在中集收购的三家德国明星企业中,最早的是2008年收购控股的德国气体工程技术有限公(TGE Gas Engineering,简称“TGE”)。 TGE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波恩,是一家在LNG接收站、LNG液化工厂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工程总包服务领域全球领先的企业,而中集是全球第一的LNG储运装备生产商。2008年,中集收购了TGE 60%的股份,双方开始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拓展市场,中集的能化业务得以从单体装备制造向工程总包服务拓展。现在TGE的营收已经从收购时的3000万欧元上升到1亿多欧元,提高了四五倍。
其次是中集2012年8月收购的一家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德国ZIEMANN (吉曼)公司,该公司总部设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登堡邦路德维希堡,为全球啤酒厂交钥匙工程及糖化装备的领先供应商,于全球啤酒设备行业享负盛名。收购吉曼实现了与中集原来的装备生产业务互补,让中集从啤酒发酵设备供应商,转变为极具竞争力的全球啤酒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现在中集为全球各类知名啤酒厂提供装备和工程服务,获得了全球30%以上的订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Ziemann在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借助嘉士伯大理项目、百威英博保定和吉水等几个糖化项目,目前中国市场占全部市场的份额升至15%。
2013年底,中集接手德国Ziegler 齐格勒公司。这家公司总部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金根市,也是一家拥有125年历史的老牌家族企业,主要业务是各类消防车及相关消防设备,消防车领域德国第一,全球第五。齐格勒被中集收购后在中国市场上也收获了很多订单,其中就包括来自深圳龙岗区的消防车订单,并且不到一年就扭亏为盈。而中集与齐格勒的融合更为业界津津乐道,齐格勒在中国已经是消防车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一个德国制造+中国制造的美好故事。
中集发展受益于德国制造
事实上,对德国的企业收购和磨合过程并不轻松,其中蕴含了中集在全球化发展中形成的“全球运营+地方智慧”的理念,并依靠这一十多年的经验智慧取得了成功。
据了解,中集对收购的企业都通过董事会治理结构进行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以本土管理团队为主,充分考虑原有管理层和员工的利益,必要时从全球选拔优秀的管理团队。同时,中集又依托全球化运营优势,整合全球资源,为各地企业提供全球采购,拓展市场的资源,促使其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同时,中集在德国收购的企业不仅赢得了当地政府的赞赏,也成为中国在德收购成功,并顺利运营的典型案例。
同时,中集从全球运营和尊重当地智慧的过程中,也从德国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德国制造”对中集的启示。“德国制造”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工业领域最响亮的一块招牌,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国家战略,将德国制造再向上推高一个层次,引领以信息化与智能化相结合为特点的第四代工业革命。而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集作为“制造”领域中的全球化企业更要在全球化的运营中不断在学习各种先进经验,,特别是“德国制造”。
事实上,中集在1995年进入高端集装箱—冷藏箱行业的时候就引进了德国Graaff公司的“三明治发泡技术”,从而让中集在冷箱行业战胜对手,这项技术经过中集的改造升级沿用至今甚至成为行业标准;中集在收购了TGE之后,也从企业身上学到对工程风险的高超控制能力,并被TGE对于安全技术细节的高度关注所打动;收购齐格勒之后,中集也被齐格勒工人的专注敬业和完备的职业技术工人培训体系所启发,并把齐格勒工厂原来的1个工位改成6个工位,用“节拍式生产线”大大提高了产能。
特别是,中集在“中集2025”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灯塔项目”的数字化工厂,也得到了国际上的知名机构支持,特别是德国的英见公司给中集做工厂布局和产线规划,德国西门子公司给中集提供了数字化软件系统,是中集学习“德国制造”的重要成果。据了解,“灯塔项目”这个专门用于生产半挂车的工厂将所有产品进行模块化工艺设计,采用一系列装上传感器等数据收集和分析装备的自动化互联生产装备,引进44台这样的“机器人”,然后通过PLM(全生命周期管理)和MES(制造执行系统)等结合的数字化系统进行运营。这个数字化工厂建成以后,所接到的任何一个订单,中集的系统就会自动识别订单的命令,然后自动根据订单要求从模块化工艺设计的数据库调取数据,接着自动安排各个环节的生产,直到产品呈现出库。记者了解到,未来“”数字工厂“还将启动新的项目,向“数字产品”或“智能产品”发展,未来中集的集装箱、卡车、半挂车、登机桥都可以依托这个强大的数据收集终端,可以帮助客户做产品售后服务分析并自动预警,进行车队运营分析和管理。
未来的制造不仅仅是制造,而制造业的前景广阔无边。作为中集这一全球化的跨国公司通过与德国的互联互通,共同拥抱工业革命的浪潮,让“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都熠熠生辉。
读创编辑严偲偲